[导语]三支一扶行测中,言语理解题目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了帮助大家有效备考,下面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就为大家介绍各科的答题方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457198143 | 甘肃三支群:521311702 | 江西三支群:438514714 | 安徽三支群:416137257 |
山东三支群:347636760 | 吉林三支群:330642588 | 内蒙三支群:641410503 | 贵州三支群:374685784 |
对于转折文段,很多考生嗤之以鼻:不就是转折之后是重点么?其实不然,尽管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转折词之后的句子为文章的主旨句,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转折文段中,单纯看转折之后的句子却不见得能选对答案。
比如,看这样的两个句话:第一句,别人保暖靠一身貂,而我保暖靠一身膘;第二句,小时候喜欢一个人看见他就紧张,现在喜欢一个人相对理性。这两句话的其实都是转折关系,但是所强调的重点却不一样。第一句话中,强调的是“我”保暖靠什么,而第二句则强调随着人的长大,喜欢一个人的心情会逐渐理性。这就证明单纯找转折之后的句子再某些文段中是不合理的。这也就是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接下来要讲的话题转换和话题对比的区别。
所谓话题对比指的是论述的总体对象不变,只是出现变化,所以造成了前后、好坏、古今等情况的对比。而话题转换则是总体论述对象发生了变化,转折前后论述的主体不一致。对于这两种情况,前者强调的是转折之后的论证,而前者则需概括前后两方面内容,从而进行综合表述。
来看两道例题:
【例一】:语言的国际影响力,首先表现在多边外交等国际交往中,其次是有多少外国人把它作为外语来学习。近年来,“汉语热”的话题常现报端,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汉语国际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就实际统计数据来看,世界上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远赶不上以英语、德语、法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倡导在国际交往中尽可能使用汉语
B.优化汉语教学方法,做大做强孔子学院
C.充分利用“汉语热”,推进汉语国际教育
D.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尚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公解析】题干的前两句话主要表明汉语在世界很“热”,而“但是”之后却说汉语学习人数很少。一个是汉语的“热度”,一个是学习的人数,前后文出现了话题转换,所以需要整体概括,即外语的学习人数是判定其影响力的标志,但是学汉语的人少。故而能得出:汉语国际影响力暂时还不行。答案就只能选择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