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的行文脉络比较清晰,第一句话引出了话题,然后进行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阐述,文段的主旨观点即在解决问题部分,“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完成。”明确指出“教育”在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不难判断这道题目应该选择的是D项。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字它的主旨观点都是如此明显的。下面再来看一道题目:
【例2】在畜牧业中经常使用抗生素,会使得携带耐抗生素基因的微生物繁盛起来。某些情况下,耐抗生素基因可以变得具有很高的移动性,也就是说它们能够迁移到那些对人体致病的细菌中去。这样一来,当人类患病再去服用抗生素的时候,由于细菌已经具有耐药性,原本神奇的药物就失去效用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体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B.耐抗生素基因有移动性
C.畜牧业应控制使用抗生素
D.过度使用抗生素可使人体致病
这个文段主要是先介绍了畜牧业中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耐抗生素基因会迁移到人体致病的细菌中。接下来在最后一句中阐述了如此一来会带来的危害——当人类患病再去服用抗生素的时候,由于细菌已经具有耐药性,原本神奇的药物就失去效用了。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危害分析。通常考生会选择D项,而D项只是最后产生的危害,作为公职考试,考生此时不能停留在问题层面,要去明确出题人的意图,因此要明确文段中的“言外之意”,即隐含主旨观点(如何解决问题),所以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C项。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认为,片段阅读是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不同的人对每段文字会有不同的理解,考生此时就要明确考试性质,多从出题人的角度分析问题,得出的答案才会更靠近正确选项。当文段内容只阐述了相应问题带来的危害时,要客观分析其隐性主旨(言外之意)。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