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支一扶行测中,言语理解题目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了帮助大家有效备考,下面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就为大家介绍科学的答题方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加群511507678。
言语题目中最头疼的就是主旨观点题,尤其是一些题目要不要进一步的推断让很多考生很纠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主旨观点题“推与不推”的神秘面纱。
1.从文体出发,不同文体的主旨观点围绕的点是不同的。
一般说明文会问绕它的说明对象来谈,议论文围绕观点,故事讲述类围绕一个道理,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道理是一个做法型的选项,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2.选项的观点可分为显性观点和隐性观点
显性观点:说明文、议论文
隐性观点:故事讲述哲理型、议论文
3.议论文较为特殊,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所以需要加以区分
一般隐性主旨的文段需要在原文基础上进一步去推断,显性主旨的文段不需要推断,选取原文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文段主旨。
(1)显性主旨:能够用结构两分法做题的文段结构比较分明的一般为显性观点,例如因果结构、转折结构、总分结构等。
例1 “敢于说真话”常被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教育国民,这印证了真话在我们时代的极度稀缺和假话在我们时代的极度泛滥。可仅仅是一个“敢于”实在是太沉重了,因为紧跟“敢于”的将是“吃不了兜着走”的打击报复,是生存的痛苦,乃至生命的威胁,选择真话也就选择了苦难——一个人不顾小我之悲用良知撑起的真话空间非常有限而且脆弱。因此,“敢于说真话”在成为一种国民素质要求之前,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即:
A.凡是被社会宣传的东西,往往都是社会稀缺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