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行测题目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如何快解这类题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精心准备三支一扶行测答题技巧,助你行测考试!
在考试中,行测的数量关系一直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量的知识点比较多,不太好把握;另一方面是大家没有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量关系中的一类问题------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考试中常考的问题,解题技巧也很常见。工程问题中用到最多的公式是: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用到最多的解题方法是方程法和特值法。下面例题为大家进行讲解。
【例题1】某鞋业公司的旅游鞋加工车间要完成一出口订单,如果每天加工50双,要比原计划晚3天完成,如果每天加工60双,则要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若每天加工75双,则要比原计划提前多少天完成?
A.4 B.5 C.6 D.7
【中公解析】答案选D。本题属于工程问题,设原计划时间为t天,于是有50×(t+3)=60×(t-2),解得t=27天,总的工程总量是50×30=1500双,所以若每天加工75双,则加工的时间是20天,比原计划提前7天。
【考点点拨】此题只要大家把握好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运用方程法很容易求解。【例题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天,乙单独做需要6天,如果甲乙合做这项工作,需要几天?(不足一天计为一天)
A.3 B.4 C.5 D.6
【中公解析】答案选A。不妨设特值工作总量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则合作的效率为5,合作共需2.4天。
【考点点拨】此题的特点是求合作的时间,但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都是未知量,可以运用特值法,用特值设出工作总量,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合作的时间就能够求出。而工程问题中工作总量通常为题目中出现数据的最小公倍数,这样计算更方便。
【例题3】甲、乙两单位合做一项工程,8天可以完成。先由甲单位独做6天后,再由两单位合做,结果用6天完成了任务。如该工程由乙单位独做,则需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A.8 B.12 C.18 D.24
【中公解析】答案选B。由题意可知:工作总量=8(甲效率+乙效率)=6甲效率+6(甲效率+乙效率),化简得2乙效率=4甲效率。特值甲效率=1,乙效率为2。则工作总量为24。该工程单独由乙做,需12天完成。
【考点点拨】此题和上题一样,都是求工作时间,但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都是未知量,可以运用特值法。但是此题给出了效率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特值效率,然后求工作总量,这样更方便。
中公教育列出的以上三道题目都是工程问题,但是用到的方法不一样,大家需要仔细比较这三个题目的联系和区别,熟悉工程问题中的解题技巧,了解方程法和特值法的运用环境,从而把握好工程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做好“搬运工”
数学运算作为行测常考题型之一,令很多考生头疼不已。网上也有不少关于数学难的调侃,例如:“数学难,难于上青天”,数学运算真的这么难吗?中公教育并非完全如此,尤其是政法干警考试行测中所考查的数学运算题。
各位考生若想拿下行测试卷中的数学运算题,只需做好两点就够了:
一、我们是数学的搬运工
部分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只需按照题干要求列式计算即可。
【例题】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果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果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分给这三群猴子,每只猴子可得几粒?
A.8 B.7 C.6 D.5
【中公解析】答案选D。由“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可知花生总数为12的倍数;由“如果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可知花生总数为15的倍数;由“如果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可知花生总数为20的倍数。因此花生总数为12、15、20的公倍数,不妨设花生总数为60。代入题干“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可知第一群猴子数为5;同理可知第二群猴子数为4;第三群猴子数为3;三群猴子总数为12只。故平均分给这三群猴子,每只猴子可得60/12=5粒。故答案选D。
此题较为简单,只需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分析即可。中公教育想这道题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都难、都得放弃,有些题目简单计算还是可以做对的。那有的考生可能要问了,其他较难的题怎么办?这就需要考生做好第二点:
二、我们不只是数学的搬运工
【例题】甲、乙、丙三人从星期一开始上班,甲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乙每工作5天休息两天,丙每工作7天休息三天。那么三人第一次同时休息是在星期几?
A.三 B.四 C.五 D.六
【中公解析】答案选D。由于各人休息天数不一样,此类问题需要以休息时间较长的人的工作周期为主进行考虑。丙第一次休息的三天中,乙都在工作,故考虑下一个周期,丙第二次休息的三天中,最后一天时,甲、乙也都在休息。即20天之后三人第一次同时休息,这一天是星期六。故答案选D。
此方法是根据题干条件经过分析得出答案的,即使把题中数据变成其他数据,也可用此方法得出答案。但中公教育在这要和各位考生交流的是,如果考生仔细审题会发现:乙每工作5天休息两天,正好为一个星期。也就是说从星期一开始上班,乙正好是星期一至星期五工作,星期六、星期日休息,每周都是如此。三人第一次同时休息时乙肯定也得休息,故只能是星期六、星期日中某一天,观察选项,只能选D。
所谓“数学的搬运工”,大家只需根据题干条件进行列式计算即可;所谓“不只是数学的搬运工”,大家还需仔细审题、加以分析从而灵活得出答案。做好这两点,你定会拿下数学运算题的分数。各位政法干警的考生,加油!大专项中资料分析却是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前提是只要考生熟练掌握九九乘法表,并会进行会加减乘除的基本列式。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在行测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解答资料分析一定要做好——阅读、列式和计算。
(一)阅读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文字型、图形类和表格型。文字型资料分析中,数据往往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这就需要考生在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地读重点——圈名词。常考的概念如过去的量、增长率、比重等都是用来列式的,同一概念的列式形式没有区别,但是“谁”的增长率、“谁”的比重就不一样了,找“谁”就是“圈名词”确定重点的过程,40秒内速读完“名词”。
表格型资料分析相对简单,考生需要看标题(总括性名词)、第一行(看名词)第一列(看有无异常单元格)、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表格。
图形类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考生需要看标题、横轴、图例、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材料。
资料分析的材料往往是三种类型的两两混合,如文字加表格、文字加图形等。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每一种类型该怎么读非常熟练。
(二)列式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熟记于心,比如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概念的含义、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概念的考点又有哪些。当快速读完材料后,考生们应在8秒左右准确列出问题的式子。
(三)计算
这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重头戏,它考查考生对数据的估算能力。考生在日常练习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要的估算方法——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和同位比较法。哪种列式形式应该用哪种估算方法才能快准狠地估算出正确答案,考生应辅以大量的练习掌握上述方法。
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提高资料分析部分的分数,考生需要沉心静气地投身到中去,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不焦躁、不盲从,牢记阅读、列式和估算的方法。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482381967
三支一扶辅导课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