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行测 > 数量关系 >

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实心方阵速解技巧

中公教育 2016-08-19

【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行测题目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如何快解这类题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精心准备三支一扶行测答题技巧,助你行测考试!

方阵问题不像行程问题、排列组合等题型那样属于每年题型。但是作为行测考试中的一个常考知识点,中公教育认为大家还是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方阵问题描述是许多人或物按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再根据排成的方阵,找出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但目前出题中常有方阵的转换及变形,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对此,中公教育提醒考生首先应该准确判断方阵的类型,搞清方阵中的一些量(如层数、最外层人数、最里层人数、总人数)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开动脑筋,运用相关公式用多种方法来解题。以下中公教育为大家详细讲解:

方阵问题核心要点:

1.实心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方阵问题的核心)

2.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方阵最外层总人数÷4)+1

3.方阵不管在哪一层,每边人的数量都相同,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数就减少2

4.方阵每相邻两层之间的总人数都相差8。

例1:有一队士兵排成若干层的中空方阵,外层人数共有60人,中间一层共44人,则该方阵士兵的总人数是:

A.156人 B.210人 C.220人 D.280人

【中公解析】

方法一,根据“相邻两层人数相差为8”,结合“外层人数共有60人,中间一层共44人”,可知这个方阵从外到内每层人数依次是60、52、44、36、28,所以该方阵士兵的总人数是60+52+44+36+28=220人。

方法二,最外层到中间一层相差(60-44)÷8=2层,即中间一层是第3层,一共有5层,则总人数是5×44=220人。

例2:若干学校联合进行团体操表演,参演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已知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则该方阵共有学生( )人

A.725 B.841 C.1024 D.1369

【中公解析】

总人数为一个平方数,排除A。方阵由外到内第二层有104人,那么最外层有104+8=112人,那么每边有(112+4)÷4=29,那么整个方针总人数为29×29=841。

我们在考试中虽不多考到此类模型,但还是需要对知识要点有所记忆,中公教育希望考生能够多总结,再不断辅以练习,相信这类题型将不再是大家备考路上的阻碍。

资料分析让人头疼,但是在行测试卷的五大专项中资料分析却是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前提是只要考生熟练掌握九九乘法表,并会进行会加减乘除的基本列式。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在行测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解答资料分析一定要做好——阅读、列式和计算。

(一)阅读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文字型、图形类和表格型。文字型资料分析中,数据往往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这就需要考生在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地读重点——圈名词。常考的概念如过去的量、增长率、比重等都是用来列式的,同一概念的列式形式没有区别,但是“谁”的增长率、“谁”的比重就不一样了,找“谁”就是“圈名词”确定重点的过程,40秒内速读完“名词”。

表格型资料分析相对简单,考生需要看标题(总括性名词)、第一行(看名词)第一列(看有无异常单元格)、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表格。

图形类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考生需要看标题、横轴、图例、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材料。

资料分析的材料往往是三种类型的两两混合,如文字加表格、文字加图形等。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每一种类型该怎么读非常熟练。

(二)列式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熟记于心,比如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概念的含义、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概念的考点又有哪些。当快速读完材料后,考生们应在8秒左右准确列出问题的式子。

(三)计算

这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重头戏,它考查考生对数据的估算能力。考生在日常练习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要的估算方法——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和同位比较法。哪种列式形式应该用哪种估算方法才能快准狠地估算出正确答案,考生应辅以大量的练习掌握上述方法。

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提高资料分析部分的分数,考生需要沉心静气地投身到中去,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不焦躁、不盲从,牢记阅读、列式和估算的方法。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482381967

三支一扶辅导课程<<<点击查看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