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行测 > 数量关系 >

行测备考:如何将数学语言转变成数学式子

中公教育 2016-08-02

【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行测题目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如何快解这类题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精心准备三支一扶行测答题技巧,助你行测考试!

行测中数量关系部分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算。其中分析能力是解决数学运算题目的基础,对题目进行透彻分析后,很快就能找到答案。所以,复习时考生有必要锻炼分析能力,怎么锻炼这种能力呢?中公教育认为,首先需要掌握言语分析的能力,其实就是将语言描述转变成数学式子的能力。写出数学算式,进而分析每个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简便方法,快速运算,得出答案。

中公教育举几个例子,向大家说明,如何把语言描述转变成数学式子。

【例1】农民张三为专心养鸡,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125头 B.130头 C.140头 D.150头

【中公解析】答案C。题目中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那我们就要找到与李四养的非黑毛猪有关的量。题干中说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也就是1/8是黑毛猪,那就可以推出,李四养的猪有7/8是非黑毛猪,转变成数学式子就是李四养的非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总头数N*7/8,根据整除特点就可以快速判断出,李四养的猪是能被8整除的,而非黑毛猪是能够被7整除的。所以答案选择C。

【例2】甲、乙、丙三辆车的时速分别为60公里、50公里和40公里,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钟又遇到丙,问A、B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A.150公里 B.250公里 C.275公里 D.325公里

【中公解析】答案C。题目中说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途中甲遇到乙后再遇到的丙,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甲和乙同时出发,途中相遇,二人走的总路程就是A、B两地之间的距离,所用时间相同,所走路程与其速度成正比,转变成数学式子就是S甲:S乙=V甲:V乙=6:5,由这个数学式子我们可以得出,A、B之间的距离能够被11整除,观察选项只有C满足条件。

具备分析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一些巧解方法,从而能够快速的解题,那如何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呢?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在以后做数学题目时,尝试将数学语言转变成数学式子,从而加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应用巧解方法,从而快速解题。

资料分析让人头疼,但是在行测试卷的五大专项中资料分析却是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前提是只要考生熟练掌握九九乘法表,并会进行会加减乘除的基本列式。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在行测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解答资料分析一定要做好——阅读、列式和计算。

(一)阅读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文字型、图形类和表格型。文字型资料分析中,数据往往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这就需要考生在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地读重点——圈名词。常考的概念如过去的量、增长率、比重等都是用来列式的,同一概念的列式形式没有区别,但是“谁”的增长率、“谁”的比重就不一样了,找“谁”就是“圈名词”确定重点的过程,40秒内速读完“名词”。

表格型资料分析相对简单,考生需要看标题(总括性名词)、第一行(看名词)第一列(看有无异常单元格)、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表格。

图形类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考生需要看标题、横轴、图例、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材料。

资料分析的材料往往是三种类型的两两混合,如文字加表格、文字加图形等。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每一种类型该怎么读非常熟练。

(二)列式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熟记于心,比如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概念的含义、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概念的考点又有哪些。当快速读完材料后,考生们应在8秒左右准确列出问题的式子。

(三)计算

这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重头戏,它考查考生对数据的估算能力。考生在日常练习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要的估算方法——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和同位比较法。哪种列式形式应该用哪种估算方法才能快准狠地估算出正确答案,考生应辅以大量的练习掌握上述方法。

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提高资料分析部分的分数,考生需要沉心静气地投身到中去,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不焦躁、不盲从,牢记阅读、列式和估算的方法。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482381967

三支一扶辅导课程<<<点击查看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