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行测 > 数量关系 >

数量关系之相遇问题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6-07-19

三支一扶备考交流群:482381967

三支一扶辅导课程<<<点击查看

【导语】在三支一扶考试中,行测题目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如何快解这类题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精心准备三支一扶行测答题技巧,助你行测考试!

相遇问题属于行程问题,有分为直线上的,也有曲线上的;有一次的,也有多次的,所以相遇问题相对而言是考试中比较难的一两部分,许多考生看到就怕,今天中公就给大家总结知识点,帮助大家理清思路,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相遇

(1)简单直线相遇: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乙在途中C点相遇。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有SAB=(V甲+V乙)×t,即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题1.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乙后5分钟遇到甲。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A.3600米 B.4800米 C.6000米 D.7800米

【解析】SAB=(V丙+V乙)×t=(60+70)t=130t,故AB两地的距离为130的倍数,选项中只有7800能被130整除,故答案选择D。

(2)直线多次相遇: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不断往返于AB两地,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会发生多次相遇。

SAB总=(V甲+V乙)×t总=(2n-1)SAB(n为相遇次数,下同)

tAB总=(2n-1)tAB(tAB为第一次相遇时间)

S甲总=V甲×t总=(2n-1)S甲(S甲为第一次相遇路程)

S乙总=V乙×t总=(2n-1)S乙(S乙为第一次相遇路程)

例题2.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城市同时出发,并不断往返于两城市之间。甲汽车每小时行驶100公里,乙汽车每小时行驶105公里,经过6小时后两汽车第2次相遇。问A、B两城市相距多少公里?

A.385公里 B.410公里 C.540公里 D.615公里

【解析】从一开始到第n次相遇所用的时间等于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的(2n-1)倍,即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为6/(2×2-1)=2小时,则AB=(100+105)×2=410公里。故正确选项为B。

(3)曲线多次相遇: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出发,环绕着环形轨道不断行驶,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会发生多次相遇。相遇n次甲乙走过的总路程S总和=nS环形(n为相遇次数)

行测资料分析备战策略

资料分析让人头疼,但是在行测试卷的五大专项中资料分析却是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前提是只要考生熟练掌握九九乘法表,并会进行会加减乘除的基本列式。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在行测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解答资料分析一定要做好——阅读、列式和计算。

(一)阅读

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文字型、图形类和表格型。文字型资料分析中,数据往往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这就需要考生在读材料时有针对性地读重点——圈名词。常考的概念如过去的量、增长率、比重等都是用来列式的,同一概念的列式形式没有区别,但是“谁”的增长率、“谁”的比重就不一样了,找“谁”就是“圈名词”确定重点的过程,40秒内速读完“名词”。

表格型资料分析相对简单,考生需要看标题(总括性名词)、第一行(看名词)第一列(看有无异常单元格)、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表格。

图形类资料分析主要分为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考生需要看标题、横轴、图例、注释和单位,15秒内速读完材料。

资料分析的材料往往是三种类型的两两混合,如文字加表格、文字加图形等。这就要求考生对于每一种类型该怎么读非常熟练。

(二)列式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熟记于心,比如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概念的含义、联系与区别分别是什么,概念的考点又有哪些。当快速读完材料后,考生们应在8秒左右准确列出问题的式子。

(三)计算

这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重头戏,它考查考生对数据的估算能力。考生在日常练习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要的估算方法——尾数法、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和同位比较法。哪种列式形式应该用哪种估算方法才能快准狠地估算出正确答案,考生应辅以大量的练习掌握上述方法。

中公三支一扶教育认为,要想提高资料分析部分的分数,考生需要沉心静气地投身到中去,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不焦躁、不盲从,牢记阅读、列式和估算的方法。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