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行测 > 言语理解 >

三支一扶行测备考言语理解:巧解细节判断题

中公教育 陈筱萌 2020-02-11

领备考资料:QQ群 / 微信公众号szyfks

2020年三支一扶笔试备考课程 / 备考图书

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告预约提醒系统


导语:2020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将于3-5月期间发布。三支一扶考什么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是什么?三支一扶行测如何备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在这里为大家讲解行政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巧解细节判断题》,帮助大家备考三支一扶行测部分。


这一类题目一般呈现出来的提问方式为:“下列选项与原文相符、正确/不相符、不正确的是?”或者“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推不出的是?”碰见这种题我们要认真对待,并且按照方法来做:那么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就是要先看选项而不是题干,但是大家这里要注意,不能盲目地看,要勾画一些信息,比如一些不容易被同义替换的词,这些词可以帮我们定位原文。二是“首先、唯一”和比较类词语,这类词也是设错选项经常去设置陷阱的地方。完成上述工作后,我们再去原材料中进行定位和比对。中公教育带大家到具体题中来看一下。

【例】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伦理的约束,这便是后来帕累托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可是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是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并且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经济伦理对经济学的约束越来越小

B.古典经济学未使用抽象逻辑演绎的方法进行分析

C.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是一门以工具理性为主的学科

D.数学工具的引入打破了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的契合点

中公解析:A。文段开篇首先指出,古典时期的经济学存在经济伦理的约束,接下来通过“可是”进行转折,指出经济学不断引入新的工具和方法,尾句通过“这就使”进行总结,强调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即经济伦理的约束越来越小,A项表述正确,对应文段的重点;B项“未使用逻辑抽象演绎的方法”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与文意相悖,“亚当斯密时期”强调的经济伦理,而非工具理性,排除;D项“数学工具”表述片面,文段还提到“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且是否打破平衡也无从得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对待这类题时,大家一般不会太没有头绪的,更加需要的就是大家要认真做好勾画,认真做好理解,并且最后认真做好比对,问题是不会有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

行测言语理解:等差数列中项公式的广泛应用

更多学员在关注:

2020全国各省三支一扶考试招募公告汇总

2020年全国各省三支一扶考试时间节点

2020年全国各省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汇总

更多三支一扶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期满转编考试公告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题型三支一扶政策待遇

注:本文为中公教育原创作品,禁止其他机构抄袭或伪原创,违者必维权。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