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到教育,难免谈到教师和学生,教师并不总在与学生________对话,教育总带点儿权威性甚至强制性,带点________的“灌输”,即使把教育刻画成一场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也不是完全对等的,这一点,小学和中学很明显,但大学和研究院里其实也一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亲切 强迫式 B.诚恳 冷漠式
C.平等 独白式 D.开放 填鸭式
2.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________________。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3.公共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的问题、统计数字的问题,而是主观认知的问题、意见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在社会领域,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不论专家们计算出来的宏观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多低。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A.有时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需要我们远离数据分析
B.一国税负的沉重与否取决于该国公民对税负的主观感受
C.我们对一些公共领域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
D.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参考民众的感觉比数据更加重要

参考答案请点击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