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雪的常识。降雪的条件需要达到水汽饱和,并且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A说法正确。食盐融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低,所以用食盐可以降低路面积雪的凝固点,B项错误。“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融化吸热,因此会令温度降低,C项错误。产生“六月飞雪”的直接原因,多半是夏季高空有较强的冷平流。我国境内新疆等地曾出现过“六月飞雪”的场景,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子运动。A选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涉及可燃物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白毛浮绿水”涉及的是浮力现象,“红掌拨清波”涉及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选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涉及的是光的反射原理;D选项“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诗人在远处闻到梅花香味的主要原因。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活常识。水沸腾到不了100度,是因为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沸腾的温度就越低。所以青藏高原水的沸点到不了100度。故本题选C。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农谚的科学依据。
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水蒸汽更加容易凝结,就像水膜一样吸附在燕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翅膀上承受的重量最为明显,会影响燕子飞行。A项正确;
早霞表示东方低空含有许多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发展,云层也会渐密,因此可能会出现刮风下雨一类的坏天气。晚霞主要是由尘埃等干粒子对阳光散射所致,所以说晚上如果出现了红色的云霞,就证明第二天的天气一般不错,适合出行。B项正确;
霜前冷:温度必须是非常低才能使水蒸气从空气中凝华出来,该过程是凝华放热的过程;霜后寒:霜后是将霜融化,液化是吸热的过程。C项错误;
冬天雪中所含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声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关系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密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就越快:固体>液体>气体。在ABCD四种物质中,金属的密度最大,因此在金属的传播速度最快。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