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解析: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并不能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故A不选。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故B正确。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与题干也不符,故C不选。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故D不选。故本题选B。
2.【答案】A。解析: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故本题选A。
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宋人王明清在他的《玉照新志》中说:“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俶)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无可疑者。”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可见,《百家姓》是按照政治地位方式排列的。故本题选B。
4.【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故本题选C。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而非纪传体。A错误。《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不是纪传体史书。B错误。《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晚于《史记》。D错误。故本题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