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定义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他认为人研究存在的目的是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一个理论前提。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前提是合理的,就在这个前提上构建知识。如果人们认为这个前提不合理,那就提出一个新的前提。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我问大家从兰州到北京我们要向什么方向走,向东方走,还是向西方走。我们都知道兰州在西北地区,北京在华北地区,所以有人说往东走没错。那么有些人说往西走也能到北京,这个说法对还是错呢?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前提:我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还是一个球体了,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如果从这个前提出发,那么说往东走或者往西走到北京这两个答案其实都是正确的。简而言之,就是认为形而上学是为构建某种知识提供必需的理论前提。此时形而上学的就是在泛指哲学。
到了19世纪,黑格尔则把形而上学表述为了两层含义:一种是方法论,即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我们讲义上所讲的含义。另一层意思是黑格尔企图把人类世界的一切知识用一种哲学去全部概括,即把形而上学看成是“知识的汇总”的观点。
最后要说的是恩格斯的看法,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批评了黑格尔把哲学看成是科学的科学这种观点,他认为哲学还是要讨论构建知识的理论基础这一观点,也就是康德的观点。
在了解了形而上学的含义和不同时期哲学家对形而上学概念的理解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哲学习题中有一个判断题说:哲学是科学的科学,答案是错误。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学的哲学(形而上学),其实是把它当作是对科学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全部知识的汇总。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