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税法
之前的租庸调制确实很有效,但到了唐朝中后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在这之后,很多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均田制被破坏,这样的话,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制也就没法继续实行下去了,改成了两税法,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故称“两税”, 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是中国古代税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实行初期,统一了紊乱的税制,扩大了赋税的承担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六.一条鞭法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税沉重,百姓逃亡严重,原有的赋税制度日渐失效,严重影响财政收入。为此,自嘉靖十年起,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一条鞭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结束了历代以来以镇守实物为主的国家税收方式,废除了古老的直接役使农民人身自由的赋役制度,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以资产计税为主代替原来以人头为主的税收制度,有利于税赋的合理分担。
七.摊丁入亩
清朝,随着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发展,没有田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人口收税,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会造成很多人外逃的现象。于是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改革。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
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赋税制度改革如“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
B.北魏实行均田制:将土地分给人民,农民要向国家交租(粮食)和调(布帛)以纳税。
C.唐德宗时开始实行两税法:从按人丁课税转到按财产课税,即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宋朝王安石变法:一条鞭法,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
【答案】D。解析:一条鞭法,是明代张居正推行,将各种名目的徭役、赋税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推荐:甘肃平凉四支考试内容-公基:推动金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查看更多>>>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