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人文 >

2018吉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古代史常识之唐朝经济制度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8-06-20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720106500 甘肃三支群:521311702 江西三支群:438514714 安徽三支群:416137257
山东三支群:347636760 吉林三支群:330642588 内蒙三支群:641410503 贵州三支群:374685784

更多省份群:点击添加

在全国范围内,考试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很多地市对文史知识的考察越来越详细,尤其在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关于不同时期经济制度的考点也越来越精细化,本文就将唐朝时期经济制度的相关考点做一深刻辨析。

1.均田制

均田制最初产生于北魏时期,而后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期。它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也称计口授田制。土地使用者在耕作土地一定年限后,该土地可能继续归其所有,但是也有部分土地在使用者死后将其所耕土地归还给官府。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所以至唐德宗年间均田制被彻底瓦解。均田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当时繁杂的田产纠纷问题,并且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所以在当时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均田制的实施,也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逐渐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从而保证了赋役的来源,进一步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