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人文 >

2018吉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古代史常识之唐朝经济制度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8-06-20

2.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是唐代实行的另外一种赋税制度,它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租”指的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指的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该规定明确指出,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须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在这里,大家要明确征收的主要对象是男丁,具体的规定是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因为租庸调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它的推行必须要和均田制相互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也就失败了。武周后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又由于土地兼并的现象大面积产生,所以此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当在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的情况下,迫使大部分人农民家庭无力负担,流落逃亡。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陡增,至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下文会详细论述。

3.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建中元年间由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它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徭、杂税合并,实行统一税制。由以前的主要按丁口征税转为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一次较为全面的改革。

相关推荐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整数周年新闻总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