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人文 >

2018甘肃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建安诗歌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8-04-08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自建安文学后,亦称能反映社会现实,慷慨悲凉、刚健遒劲的作品有“风骨”。掌握了诗歌发展过程,对于建安诗歌的特色的把握也就更准确和方便记忆了。

关于建安诗歌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中最主要考查的是曹氏父子,即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因此对于三人的主要作品要熟悉。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除“三曹”和“七子”外,还有女作家蔡琰(字文姬),她的《悲愤诗》(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和《胡笳十八拍》均为建安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曹操建安文学的领袖,诗歌现存20余首,都为乐府旧题,但却表现新的内容。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反映当时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丕建立魏,谥文帝。《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风格清丽宛转。曹丕的《典论·论文》则是一篇开文学批评风气的重要论文,批评了“文人相轻”的恶习;提出“建安七子”之称,并品评七子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见解;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文学的社会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诗品》称之“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赠白马王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等都脍炙人口。所作辞赋以《洛神赋》最为著名。有《曹子建集》。

相关推荐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医学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