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人文 >

2018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8-03-21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139926693 甘肃三支群:521311702 江西三支群:438514714 安徽三支群:416137257
山东三支群:347636760 吉林三支群:330642588 内蒙三支群:641410503 贵州三支群:374685784

更多省份群:点击添加

在中国古代教育常识中,关于科举制度的考点也越来越精确化,本文就将科举制度的相关考点做一全方位解读。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的是,科举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是在隋炀帝时考试科目中增加了进士科。宋朝的科举制度比隋唐时期的更加完善,考试分为解试(又称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明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是采取八股取士,凸显出很多弊端。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照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照固定格式填写,文体仅限于八股文,所以在当时,教育的重心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导致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当时的统治阶级便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