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逐一介绍考试等级,首先介绍童试,在唐、宋时期被称为州县试,明、清时称为郡试,包括县试、府(州)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县试在县城由县官主持,府(州)试在府城由府州官主持,最后一个院试在省城由省学政主持,童试通过者称为秀才。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又叫乡试,考试地点在省城,由朝廷派员主持,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考中举人即使不做官也是一县名流,见知县有座位,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接下来举人到京城由礼部组织考试,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最后贡士再参加由皇帝参加,礼部尚书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科举制度从隋朝伊始,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至此,科举考试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相关推荐: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秦朝及之前的重要战役及相关人物和典故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