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使用方法
对于题干中有明显多个主体的题目,我们应有主体敏感性,在审题时以不同主体为依托,审清题干信息。例如,在例题1中,我们要通过不同主体,抓住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难发现问题主要有:来宾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向领导进行了投诉;小马多次出现工作失误且未能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而觉得委屈。找到了这些问题,接下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在例题2中亦是如此,我们发现乌鸦做了些事,牧羊人和牧羊人的孩子分别对乌鸦做的事情进行了评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主体的言行总结其背后的道理,帮助我们理清题干想要告诉我们的启示。
对于分析时可以通过多个进行分别论述的题目,我们要善于找到与题干话题相关的主体,进而展开分析。如在例题3中,我们在对大学生跳槽频繁进行分析时会发现,跟这一现象相关的主体涉及到大学生、用人单位、大学生所在的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和父母等。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主体来论证大学生跳槽频繁分别会给这些主体带来什么影响。如对于大学生本人,不利于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于用人单位,不利于他们正常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学生的家庭和父母,会给他们带来负担,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等等。
三、注意事项
主体分析法虽然好用,但是不能过度痴迷,要注意把握好度,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如例题1中虽涉及领导,但他在此题目中不重要,所以可以弱化。同样的道理,在例题2、3中亦然,在例题2中老鹰虽有出现,例题3中虽也会涉及到大学这一跟大学生相关的主体,但它们不是题目重点,所以在分析和回答时弱化处理,不用过于追求全面。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认为通过主体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扩展我们的答题思路,帮助我们展开答题要点,充实我们的答题内容,但我们也要正确使用。
相关推荐:三支一扶考试内容-面试技巧:面试考官眼里的“好学生”是这样的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