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点考法分析
认识论部分的知识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主要以理解性考查为主。
1.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以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例题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解析:BCD本身说法表述错误。A选项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选项。
例题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解析:题干中看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正好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发展的辩证关系图。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选项。
2.主要考查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的作用。
例题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蕴含的哲理是( )。
A.观念不能对人和社会造成影响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的
D.头脑中的观念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蕴含的哲理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理论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只能实干,只能实践才能解决掉不断出现的新的课题,新的问题。故本题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的。故本题选C。
例题2.《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增进学业所应达到的境界。下列名言中与此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学无止境
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意思是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认识某个事物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实践,是要用,是要行动。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使用。符合此含义的选项是A选项。故本题答案选A选项。
相关推荐: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习特会”细节中彰显“国事访问+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