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支一扶行测中,言语理解题目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了帮助大家有效备考,下面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就为大家介绍各科的答题方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528238721 | 甘肃三支群:558565520 | 江西三支群:598762742 | 安徽三支群:383692672 |
山东三支群:375448391 | 吉林三支群:188632387 | 河南三支群:369584825 | 贵州三支群:570688423 |
一、常见的因果文段的标志(关键词):
因此,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
二、因果文段主旨观点
1、结果句为主旨
一般而言,主旨句出现在表示结论或对策的结果句,作者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或者对策一般来说就是文段大主旨观点。“因此”、“可见”、“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等标志词的后面一般是文段的重中之重。而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表示结论或对策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就是该文段的主题句,而关注标志词可以大大缩短阅读和对比选项的时间。
【例题】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地交流思想,越是能用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任意乱动。 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行动产生于思想
正确答案:B
【中公解析】行文脉络:分析——得出结论
“因此”这个判定词告诉我们文段为因果文段,“因此”前说明行为来自于思想,人们越是自由沟通,越能做到理智行动。“因此”后得出结论,镇压言论会防止深思熟虑的行动,即镇压言论会使人们无法深入思考,会限制人们的思想。选择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