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行测 > 言语理解 >

2018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转折文段找主旨的小技巧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7-12-12

[导语]三支一扶行测中,言语理解题目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了帮助大家有效备考,下面中公支一扶考试网就为大家介绍各科的答题方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528238721 甘肃三支群:558565520 江西三支群:598762742 安徽三支群:383692672
山东三支群:375448391 吉林三支群:188632387 河南三支群:369584825 贵州三支群:570688423

(一)话题转换

如果文段的内容是由一个话题转换为另外一个话题,那么文段的重点就在转折后,这是试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考法。

【例题】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 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 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 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答案】B。解析: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行文脉络:①②句阐述传统观念中的“创新”,③④句转折指出“我们”对创新的不同看法,即创新可以不跳出框架,这样的创造力更强,更持久。层次划分为①②/③④。行文脉络:转折——内容转换。重点在转折后。选项中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创新的方法的为 B 项的“框架内的思维”,故本题选 B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