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行测 > 言语理解 >

2017广西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言语题:不该误解的“并列结构”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7-05-11

[导语]三支一扶行测中,言语理解题目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为了帮助大家有效备考,下面中公支一扶考试网就为大家介绍科学的答题方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494259206 甘肃三支群:558565520 江西三支群:600216532 安徽三支群:333278408
山东三支群:601370117 吉林三支群:188632387 河南三支群:369584825 更多省份群:点击添加

在行测片段阅读中,并列结构的文段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文段呈现方式。而与转折、因果、总分等结构的文段不同,并列结构的文段在查找文段重点的时候,总是会让大家显得有些纠结,进而造成阅读效率下降,影响解题。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经过分析后发现,转折、因果、总分等结构,因为其重点明确,所以这类材料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选项的辨析上。而对于并列结构的文段,考生们往往在阅读中很难抓到重点。

其实对于并列结构的文段来说,我们并不陌生,举个例子来说: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对于闰土的描写,想必大家不会陌生。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出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是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整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记述“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从整篇作品来看,鲁迅先生重点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如果从片段阅读的角度,那么这两个人物形象就是典型的并列结构,我们称之为事实并列。而作品中的两个人物虽然不同,但作者通过他们反映出的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指出的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则是具备深刻内在联系的。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相信,通过这个事例不难发现,从作者的创作创作目的与常规行文来看,事实并列结构的文段其中心都是为了表达同一个核心,因此我们在做题过程中,则要有意识地通过并列的事实去提炼各部分的共性,进而得出其主旨观点,而不能一味地求全概括,犯全而不准的错误。

相关推荐: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备考:行测片段阅读,“懂”字为先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