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活力鼓励创新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农业处于数量上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产量高低是评判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在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更加注重机械作业和轻减化栽培对品种的要求。反观以产量为核心指标审定出来的品种,虽然高产但低品质品种多,高档优质专用品种少;对肥水敏感、依赖大水大肥获得产量的品种多,水肥等不可再生资源高利用率高的绿色生态品种少;适合小农经济手工作业的品种多,适宜规模经营机械作业轻减化栽培的品种少。品种“不给力”,导致了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天价进口大米,国产粮入库进口粮入市等现象。
品种审定目的是为农业生产筛选出最先进、最适应、最安全的新品种,任务是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障农业增产增收,保护农民利益。品种审定标准是品种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直接关系到育种目标的制定、生产用种的选择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品种要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就要对品种审定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这次审定标准修改的原则是有利于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的提高与协调,有利于适应市场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品种推广。指导思想是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品质为方向,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的需要。通过修改品种审定标准,使品种审定工作充分体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释放种业创新活力,鼓励种业创新,把品种的决定权交给企业、选择权交给农民、评判权交给市场,为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品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