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繁多,划分详细,经济常识是大多考生的薄弱环节,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的经济类常识的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加群511507678。
在这一阶段中,关于经济发展问题,曾有三种主流思想:
①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②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
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W.A.刘易斯(1915~1991)、R.纳克斯(1907~1959)、P.N.罗森斯坦-罗丹(1902~ 1985)和W.W.罗斯托(1916~2003 )等人。资本积累在这一时期受到特别重视的原因:一是马歇尔计划以流入资本的方式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的成功,这种经
验似乎可移植到发展中国家;二是 R.F.哈罗德(1900~1978)和E.D.多马(1914~ )二人把静态的凯恩斯投资理论推演成为动态的增长模式。这个模式把储蓄率和增长率直接联系起来,在生产系数固定的前提下,把资本视为增长的约束条件,增长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而其他生产要素只在吸收资本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以后,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一方面,H.B.切纳里(1918~ )等逐渐认识到,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另一方面,T.W.舒尔茨(1902~ )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