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2020年接近尾声,2021年各类招考信息已经开始陆续发布了。对于每一个希望进入体制内寻求一份稳定工作的同学们来说,提早准备就等于赢得先机。笔试的准备,大家通过刷题或者看视频就能掌握一些知识技巧;但对于三支一扶面试的准备,鉴于其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考什么、怎么考,备考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等,我相信是很多第一次接触面试尤其是结构化面试的同学特别想了解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结构化面试,揭开这种面试形式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结构化面试?在正式介绍之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面试”在你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面带微笑的HR让你先做个自我介绍,再根据你的简历随机问的几个日常问题,还是未来的领导略带审视地问你未来职业规划和你的薪资期待呢?如果这些是你能想到的面试场景,那么结构化面试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大跌眼镜”“大吃一惊”。
结构化面试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面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结构化”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标准化”。具体而言,结构化面试是根据特定职位的胜任特征要求,遵循固定程序,采用专门题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考官小组与应考者面对面的言语交流等方式,评价应考者是否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才测评方法。通俗一点来讲,也就是你和同岗位的竞争者会在相同的环境下、规定的相同时间内、面对同样的考官、作答同样的题目。试想这么一个场景——面试室里坐了一排穿着正装、平均年龄四十岁以上的考官,你和你的同岗位竞争者会依次进入到这个面试室,就几个平时可能从未接触也从未思考过的规范化问题与考官进行交流,过程中你还需要侃侃而谈落落大方才有可能获得考官青睐,当然别忘了还得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是10到15分钟左右作答完毕;除此以外,考官不会与你有任何言语上的沟通,表现得好与不好你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想想是不是已经开始有点小激动了。
结构化面试从形式到内容,都突出了标准化和结构化,它能够有效规避传统普通面试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保证规范性和公平性。通过作答规定的题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应试者的政治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工作实务能力等。
如果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进入体制内,那么对于结构化面试,准备得越早越好,因为它不仅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公考面试形式,同时也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结构化小组这两种面试形式的基础。除此以外,由于结构化面试的测查要素(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样,使得应对起来难度比较大,因此尽早准备、系统学习、反复练习、考场演练等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保证最终面试效果。
所以小伙伴们,还在等什么呢?2021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快来中公开始你的面试学习之旅吧!
贴心奉上结构化面试试题,真正走好了解它的第一步!
例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例题2: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频频发生。你是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你负责开展一次老年人保健品防骗宣传活动,你认为活动的难点有哪些?你会如何组织好此次活动?
例题3:小王正在负责一项工作,花费了很多心血,进展顺利且即将完成。这时,领导安排给小王一项新的任务,并将之前的工作交给别人负责。新任务难度大,且小王也不熟悉,导致工作开展不利,因此心里产生了怨言。对于这种情况,你怎么看?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