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法律 >

三支一扶公基备考法律知识:犯罪中止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20-03-13

领备考资料:QQ群 / 微信公众号szyfks

2020年三支一扶笔试备考课程 / 备考图书

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告预约提醒系统

导语:2020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将于3-5月期间发布。三支一扶考什么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是什么?三支一扶公基如何备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在这里为大家讲解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法律知识:犯罪中止


【考点1】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主要内容

1.概念: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的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从实行犯罪预备到犯罪既遂之前,预备阶段、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都可以成立中止。犯罪既遂后不成立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成立中止,在犯罪阶段停下来,就不会再向前发展,因此如果在犯罪过程中遭遇客观障碍,行为明显地告一段落归于未遂的,就不在成立中止,比如甲杀乙,捅了10刀后离开,3小时以后回来销毁作案工具,看到乙没有死,觉得可怜送医院救活,不在是中止而是未遂。

(2)中止的自动性。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其判断基准是“能达目的而不欲”,为犯罪中止。这是德国法学家弗兰克的主观心里说,根据主观心理说,只有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可以继续犯罪,但放弃犯罪的,才能成立中止,甲偷保险柜,但是看到周围的景色,觉得很无趣,于是放弃,事实上这个保险柜里也没钱,这是中止。但是如果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无法继续犯罪的,客观上还可以继续犯罪,不成立中止。偷保险柜,甲误以为保险柜是空的,于是放弃,但是保险柜里是有钱的,这不成立中止。常见的自动放弃的情形比如:真诚悔悟、良心发现,被害人的哀求、嫌弃延误、非即时的法律后果放弃、去抢劫路上看到宣传标语,害怕事后被抓,这是非即时的,是中止,抢劫中听到警车声,其实是救护车,因为主观上认为可能马上被抓,不是事后被抓,这就是未遂了。发现是熟人、看关系亲密、亲密的人。一般为未遂。不然是中止。比如同事是中止、亲爹是未遂。

(3)中止的客观性。中止不只是内心状态的一种转变 ,还要求客观上有中止行为,考试过程中暂不涉及。

(4)中止的有效性。中止具备有效性,指的是构成既遂的危害结果不能出现。采取的防止措施具备有效性。杀人途中放弃,或者例如,甲投毒杀乙,当甲看到乙服毒后的表情非常后悔,于是把乙送到医院,由于医生的抢救乙脱险。甲成立中止犯。但是到医院人已经死了,这就不行,结果已经到来,不是中止而是未遂了。

二、考查方式

单选判断案例考察。

1.判断:张三在李四家放火、防火后通知李四灭火,李四很快将火扑灭,张三构成犯罪中止(错误)

【解析】错误。本案中行为人张三防火后,虽然通知了李四灭火,但是灭火并非行为人扑灭,所以不是有效措施,不满足中止的有效性,因此不成立中止,因此答案为错误。

【考点2】处罚原则

一、主要内容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处罚原则是一个原文性质的考点,原文记忆即可,对于态度应当着重记忆,防止判断出错。

二、考查方式

判断原文考察

1.(判断)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处罚。(错误)

【解析】错误。《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不是可以,而是应当,因此答案为错误。


相关推荐:

公基法律知识:黄委会备考之法律知识介绍

更多学员在关注:

2020全国各省三支一扶考试招募公告汇总

2020年全国各省三支一扶考试时间节点

2020年全国各省三支一扶考试内容汇总

更多三支一扶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期满转编考试公告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题型三支一扶政策待遇

注:本文为中公教育原创作品,禁止其他机构抄袭或伪原创,违者必维权。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