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法律 >

2019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嘴上说说是否构成犯罪?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9-02-22

加全国三支一扶考试QQ群:964440057,免费领取全套时政资料

关注微信号【中公三支一扶考试】,领取时政备考资料

2019三支一扶报考省份规划方案<<<仅需10秒获取你的可报考省份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点很多,其中法律知识是重点内容,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法律常识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每个考生的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各省三支一扶备考交流平台,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我们学习刑法时曾说无行为则无犯罪,那么嘴上说说是否构成犯罪?我们知道虽然有时我们没有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去犯罪,但是利用他人去实施犯罪,就可能会构成教唆犯,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事业单位考试中,共同犯罪考试是常考点,故我们也对共同犯罪中的一种教唆犯罪,也要学习到位,尤其要弄清教唆犯与间接正犯的区别。

一、教唆犯概念

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教唆其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罪的人形考试顺利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一)必须具有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也就是用劝说、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无犯罪意图,或虽有犯罪意图但不坚定的人,使他人接受自己犯罪意图,坚定犯罪的决心,以达到犯罪的目的。如果是对已经决定犯罪的人再用言辞鼓励,促其顺利实施犯罪,该种行为属于帮助犯罪,不属于教唆犯。

(二)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教唆犯。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产生犯罪的意图,进而实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他人去犯罪。如果由于言词不慎,无意间说的一些话,引起了他人的犯罪意图,导致了犯罪的发生,不能认为是教唆犯。

二、间接正犯概念

间接正犯又可以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的情况。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成立共同犯罪。

(一)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

例如:甲想让他五岁的儿子乙子承父业,传授乙盗窃技巧其去盗窃,因为儿子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甲不构考试顺利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

(二)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例如:医生张三欲杀害病人李四,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王五。王五给李四注射后,致李四死亡。医生张三为间接实行犯,王五对此毫不知情,王五这只是作为一个杀人的工具,并不会因此构成犯罪。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