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人文 >

2018湖北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浅谈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 2018-05-23

三.军功制

世卿世禄制有很大的弊端,因此最终被废除。据《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也就是开始按军功来授爵,这种制度就让更多有军事才能的人脱颖而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四. 察举制和征辟制

军功制在战乱的时代不失为一种好的选官制度,但在相对和平的年代就不太适用了,因此,在两汉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开始盛行,称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汉代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五.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使汉朝呈现出勃勃生机,但由于汉朝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以及中央和地方官员之手,人为因素对选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这一制度的根本弊端。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在这种背景下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是继汉代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中正,就是负责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官员,“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