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426286813 | 甘肃三支群:521311702 | 江西三支群:438514714 | 安徽三支群:416137257 |
山东三支群:347636760 | 吉林三支群:330642588 | 内蒙三支群:439631780 | 贵州三支群:374685784 |
1.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尊王攘夷
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经过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并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齐桓公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2)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发生战争,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避三舍”至城濮,随后晋文公率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3)楚王问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进兵中原,并派人向周王询问九鼎的轻重。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此举意在表示他有吞周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