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426286813 | 甘肃三支群:521311702 | 江西三支群:438514714 | 安徽三支群:416137257 |
山东三支群:347636760 | 吉林三支群:330642588 | 内蒙三支群:439631780 | 贵州三支群:523099039 |
孔子曾说:不读诗,无以言。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读《诗经》的话,你连基本的说话资格都没有的。从这句话我们看出《诗经》在我国文学当中的地位。
《诗经》是经过孔子的整理之后总共是305篇,它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应该是我国第一部歌词总集,因为里面的所有内容唱的。诗经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雅、颂。“风”是主体,是诗经里面的精华部分,是指的流行在民间的歌谣。在古代有专门采集歌谣的官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民间听听老百姓唱了什么收集起来给皇帝听,皇帝听后了以后才能知道民风怎么,民间有什么样的变化。“十五国风”是指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雅”是诗经的第二个部分,是指士大夫阶层也就是当时的读书人所写的用来长的诗歌。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小雅”是知识分子宴享时所奏的音乐,“大雅”朝会的时候所奏的音乐。通俗的来说,雅就是艺术歌曲,风就是我们在KTV唱的歌曲。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三种:赋、比、兴。赋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直陈其事,比如《绵》;比就是比喻;兴其实和比喻很想但其实不是一回事,兴指的是看到一个东西,会引发心情上的变化。比如看到夕阳,看到下雨,都可能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