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但公共基础知识点浩如烟海,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们汇总了公共基础知识之人文类常识的相关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顺利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点击下方加群,同时还可领取下载备考手册PDF版:
全国三支群:528238721 | 甘肃三支群:558565520 | 江西三支群:598762742 | 安徽三支群:383692672 |
山东三支群:375448391 | 吉林三支群:188632387 | 河南三支群:369584825 | 贵州三支群:570688423 |
中国的廉政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廉政文化也有许多表现形式:
第一,清官情结。古代许多小说和戏曲中都刻画和塑造了清官廉吏的形象。《强项令》中不阿权贵的董宣、《武朝奇案》中断案如神的狄仁杰、《铡美案》中铁肩担道义的包拯、《海瑞罢官》中刚强正直的海瑞、《廉吏于成龙》中清正廉洁的于成龙等形象,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塑造,早已深入普通大众的内心,成为清官廉吏的代表。
第二,诗词文章。包拯在就任端州太守后就曾题写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和“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的诗句告诫自己要保持清心直道,以历史为镜鉴,不给后人留下骂名。明代于谦任职地方时,每次进京奏事都不携带财物谄媚贿赂上司权贵。为此,他还专门作《入京诗》以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题写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张伯行在担任江苏巡抚时,面对官场上互赠礼品、贿赂成风的状况,他专门写下《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并以此作为自己为官的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