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是要实事求是。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要求,“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回避矛盾。但是在考生答题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考生存在着拍马屁的嫌疑,不敢直面社会矛盾,更有甚者甚至说出了“我站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看后看左看又看没有看到腐败现象”的雷语。在沟通中,这部分考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担心说了问题,会让考官觉得心态不阳光。不可否认,阳光心态是必须要具备的,但是阳光心态不代表回避问题,在笔试备课阶段,我们就一直强调作为准公务员要有“政府思维”,“政府思维”要求我们客观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因此,实事求是比溜须拍马更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细”就是要有细节性展开。细节性展开,绝对不是指面面俱到,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而是答题时要对重点环节进行细致的描述。能做到这一点的考生寥寥无几,大多数考生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作答内容只有整体框架,没有进行适当填充,不能做到言之有物;另一种极端是将每一个要素或环节都详细展开,没有重点。在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看来,第一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积累不足,第二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则是考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的学习储备后,想把自己知道的倾盆倒出,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各位考生请谨记我们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分析法,从审题中找到题目的重点,就重点去展开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