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过程当中,考生们会有这样一个发现,有些题在观点和解决措施上与小伙伴儿们想的不一样,又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例如这道题:“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为了还钱工地搬砖,你怎么看?”有人说大学生盲目攀比、不顾学业,应该正确引导、即使遏止;也有人说大学生自食其力、靠勤奋劳动为自己的消费买单,不啃老、不偷抢,值得肯定。听起来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到底哪种对呢?其实这种情况经常会有,因为面试和笔试不同,面试是一种主观性的考试,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论据有理就可以了。这时候考生往往会产生另外一个错误的想法,就是谁想到的点多谁答题就更全面、考官就更喜欢,却不知道观点越多越论述不清楚,观点不明确、重点也不突出了,两点论还要有重点论。同理,对于解决问题的措施也不在多寡,而是要看是否有效。所以,我们在备考练习时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和采取有效办法解决问题,事实上以大多数考生的水平来说,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答好题已经很好了,追求那种“巨无霸”式的点全、方法多并不现实、也没必要,往往适得其反、犯了思维混乱、没有重点的错误。
误区三:答题语言要高大上
公务员考试区别于其他类别的考试在于其工作性质,是公众眼中的精英群体,说话办事要得体、有涵养,但并不是要大家尽显辞藻的华丽、理论功底的深厚。省考招聘的绝大部分职位都属于基础性岗位,需要考生展示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等,考官要找的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既可为领导分忧又能接地气儿与群众打成一片、为其服好务的基层工作人员,而非夸夸其谈、只会说些“假大空虚”的话、指引方向的闲人。因此,答题时切忌就事论事、浮于表面,上纲上线、无限拔高,少些方向性和结论性的语言,多阐述具体论据和做法,适当运用名言警句及专有词汇体现知识底蕴、加强论述效果即可。
误区四:答题内容要丰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