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确定性:因果确定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关系中,谁是因、谁是果是确定的。
例如:打我是因,疼是果,是确定的。
总结:因果关系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点,反正,不具备这4个特点或其中某1个特点的就不是因果关系。例如:
我们可以描述事实:比尔盖茨辍学;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是如果我们得出结论说:比尔盖茨因为辍学,所以成为世界首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加因果。(有时序)
那我们来总结下因果共存的基本模型:前提中出现了两个事实,结论为其中一个事实是另一个事实的原因。
1.模型描述
前提中给出事实A、事实B,结论给AB强加因果关系,认为A是B的原因。
2.模型分析
例:我们发现,经常玩悠悠球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相对更好一些。由此看来,玩悠悠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思考:论证模型?论证漏洞? 如何削弱? 如何加强?
题干分析:前提中涉及玩悠悠球和学生成绩。结论:玩悠悠球是学生成绩好的原因。
论证模型:强加因果
论证漏洞:可能玩悠悠球和学习成绩提高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既然漏洞找出来,我们就围绕漏洞进行削弱和加强,削弱就是指出或扩大漏洞,说两者没有因果关系(不能提高),加强就是补漏洞,建立因果关系(能提高)。
削弱——无因果关系(不能提高):
1、玩悠悠球和学习成绩之间没有联系。(切断联系:因不致果,同为果)
2、成绩提高的学生都参加了很多课外补习班。(另有他因:非根本原因)
3、学生成绩好了之后才能玩悠悠球。(虽承认有因果关系,但是因果倒置,不具备因与果的既定时序)
加强——建立因果关系(能提高):
1、玩悠悠球能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智商,从而提高成绩。(建立联系)
2.他们除了玩悠悠球这一点以外,其它都相同,玩悠悠球是唯一的不同。(排除他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