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面试环节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考生精心准备了三支一扶面试指导,供考生参考复习,帮助考生轻松备战三支一扶考试。温馨提示:想获取更多三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三支考试资讯,找到更多三支志同好友,获得更多三支课程,请加群511507678。
面试是对考生能力、品质的考察,能力如何展示暂且不论,品质层面是可以通过考生作答直观呈现出来的,尤其是对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测查,事关职业匹配,不能不重视。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考生们一定要端正动机,让考官了解到你的“真心”。
有个热词叫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会带来各种利弊,其中之一便是功利化心态,凡事都问价值或者收益回报。功利也是价值的体现,本身无可厚非,但要看看对谁的价值,这就是观念问题了。前几年的高考改革中曾经出现“数学滚出高考”的荒诞呼声,理由是“买个菜要用三角函数吗?”这便是一种简单粗暴式为己为私的功利化心态,因为无用所以不学。这种观念曾经受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嘲讽,在讲授几何学时,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几里得叫仆人给了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作家王小波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他大学数学老师的话,很好地回应了这一点:“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王小波为此而终身佩服,回想自己十年前的高数学习经历,我也为此而深深感动。他告诉我们一个淳朴的道理,因为知识是好的,所以要学习,哪怕一无用处——因为好,所以做!这是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生要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既去除惯有的实用功利思维,但问动机,少看结果。
曾经有这样一道题:“有人说,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题目。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题目人希望考生谈论的主题是付出与收获/回报,对题干无需挖掘也能明晓题目人的意图倾向。但无论如何,梳理一下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是十分好的。这个主题很容易让人想到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很正确,却容易被庸俗化理解:有些人“想要的是葫芦”,只求收获,不问耕耘,或者仅耕耘一分就立马希望收获一分,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一旦无利可图就立马停止。殊不知,付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哪怕一时并无结果,也要无悔奉献下去。借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话来说:“一个好的意志之所以好,并不是因为它所达到的效果或成就。”“即使这一意志完全没有力量实现它的目的,即使它付出了最大努力却仍然一事无成……它也仍然像一颗珠宝一样因其自身的缘故而熠熠发光,就像那些本身就拥有完整价值的事物一样。”因此,作答这类问题要有所侧重,绝不能将收获与付出简单化地对等起来,暴露了功利心态,否则再喊多少为人民服务也无济于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