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面试 > 面试备考 >

三支一扶面试:破解城市内涝

2015-12-18

面试一直是三支一扶考试中较难的一科,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根据多年考试经验,归纳整理了三支一扶面试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共性问题,并给出了答题策略,助考生做好三支一扶面试备考工作。

 

【热点背景】

各大城市“看海”的新闻见诸报端。今年雨季以来,我国已有40个以上的城镇在汛期遭受了内涝。“看海”在我国不少城市已不鲜见甚至每年汛期都会发生。一遇到降雨,市民街头捞鱼、划船,公交车变轮渡车被水淹没、低洼位置的住家和小区成了水中一景、市区多处路段出现积水,部分路段通行一度中断。

上海最大的一次降雨中重灾区正是上海的中心城区。红色强暴雨区域是上海市的“雨岛”,即极端降水发生地方,而郊区则雨量很小。不仅是上海,部分城市的一次性强降水也变得非常突然,时间也很短,预报难以准确,这就让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一系列混乱,如果不应对,将来会给市民造成很多不便。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甚至多次造成伤亡。新区的洪涝反映出城市规划思路问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香港大公报30日评论称,这一举措可谓顺应民心所向。地下管廊建设落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严重的“城市病”。

【理论分析】

(一)出现内涝的原因

1.城市现代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推进也不断加快,摊大饼的现象不少,重量不重质。特别是一些城市不断扩张,楼多楼高、人多车多,导致空气中粉尘颗粒物较多,容易产生凝结核,产生降水,使得城市地区失去了自然温度调控,导致城市频频出现极端天气。

2.许多城市地下排水管廊建设严重滞后,设施老化,标准低。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

3.城市植被稀疏,水池、塘、湖较少,无法贮存雨水,一旦下雨则容易形成积水。

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

(二)解决内涝的对策

1.国家提出构建“海绵城市”概念。即将城防内涝市建设比作一块海绵:在汛期来临之时能做到渗、排、蓄结合。例如高楼负层建筑或者地理位置低洼的地区铺设具有快速下渗功能的砖;

2.增加城市绿化建设,植被增加可有效蓄水;

3.完善地下排水管廊建设,加大投入扩大面积、科学规划提高排蓄能力。同时做到科学护理于疏通;

4.城市沟塘、河道、湖泊、湿地等是城市蓄洪、排水的重要载体,不能随意填埋侵占;

5.城市建筑物的房顶可以种植绿色植被;6.居民提高文明素质,提高防涝意识。

 

三支一扶面试礼仪之眼神篇

三支一扶面试礼仪之坐姿篇

三支一扶面试礼仪之行为举止篇

三支一扶考试群③:428714671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三支一扶考试网,了解三支一扶考试时间三支一扶考试内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