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中公三支一扶
导航

位置: 三支一扶 >备考技巧 > 公基 > 人文 >

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

2014-05-26

2014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中会出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相关问题,很多考生对此一筹莫展,接下来三支一扶为参加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背景》,向您从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来源。三支一扶网预祝广大考生能在三支一扶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具体是指:

1.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

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为科学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奠定了社会历史前提。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自然科学和发达的大工业一起变革了自然界,为人们正确地揭示自然规律、结束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打破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创造了条件。

3.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其中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但这两位哲学家的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与不彻底性。

三支一扶知识点:

社会实践和阶级条件  自然科学前提  思想来源

推荐阅读:

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经济全球化

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

2014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之空气质量的评定标准

更多信息请参阅 :三支一扶考试报名入口   三支一扶是什么  三支一扶

快捷入口

相关推荐